安徽省2022年最新中考模拟示范卷[AH](六)6历史试题答案

安徽省2022年最新中考模拟示范卷[AH](六)6历史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安徽省2022年最新中考模拟示范卷[AH](六)6历史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5.C考查明末清初的儒家思想。据材料“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可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继承与批判了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丰富与发展,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当时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排除B项;西方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中国的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排除D项。
20.(12分)参考答案:示例:论题: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观点明确得当,2分)论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不绝,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虽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却不是最早的,但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与文化中,唯有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延续力。这种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的文化。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两汉时期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行,宋明理学发展,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第二,具有强大的同化力与融合力。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例如,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在公元1世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传播的结果是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文化,都融合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同化与融合能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儒学主导,与释、道等诸家学说“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更具生机。(论述合理充分,论据应为2个或2个以上,8分)结论:中华文化的生命延续力、同化力与融合力都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进一步增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大动力和凝聚力。(结论升华主题,不得重复论点,2分)(本文只作参考,根据题意提练相应观点,充分论述即可)20.【解析】根据题干,选择任意一个切入点进行论证,以选择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为例。首先提出论题: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论证过程: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当前国家发展产生的作用以及文化多元背景下,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输出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