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 英语周报 高一 课标 第35期答案

2021-2022年 英语周报 高一 课标 第35期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1-2022年 英语周报 高一 课标 第35期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20.示例一: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2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思想,并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理念,孟子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则进一步充实为仁义礼智信五常理论: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8分)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发展创新。(2分)示例二:观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性和融通性结合的特征。(2分)阐述: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如独特的汉字与语音体系,独一无二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等。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又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如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中国化,明末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知识。传统文化通过融合外来文化,促进了自身发展。(8分)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植根于本土文化主体性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的产物。(2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首先根据材料【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首先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性和融通性结合的特征”等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提炼出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说明,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即可。
10.D【解析】根据“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可以看出,徐光启认为即使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也已经是起步晚了,说明他认识到中国科技的滞后,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他对中国传统数学的看法,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西学东渐的作用,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