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答案

福建省福州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福建省福州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14.B。根据材料“理念与感情的自由交往,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和满足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之间往来,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即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不是经贸往来,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的国际分工愈发细密,但与材料强调文化交流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经济一体化的态度,得不出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中国人“西方”观念的变迁与中西交通发展密切相关。(2分)汉唐时期,中国人认为的西域最初指西部化外之域。随着中央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冲突与交融,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对西域地区的认识更加清晰,西域分为中央实行有效行政管辖的地区和更为广阔的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地。(4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开拓了视野,中国人以“西洋”代指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泛指海外诸国,体现了当时海路交通的突出地位。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传教士来华,利玛窦等人向中国介绍了西方水利、天文、数学等知识,形成西学东渐。中国人加深了对欧洲的了解,西洋逐渐专指欧洲诸国,这一观念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后,伴随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新一轮的西学东渐,中国人对西方的地理范围的认识也由欧洲扩展到美洲。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西方”成为欧美先进文明的代名词。(4分)综上所述,中国人“西方”观念的变迁与中西交通发展密切相关。“西方”这一名称即为华夏文明之外的不同种族、人群的文化。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异域文明到强势文明的演变过程。西方文化既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排拒,又常常通过交流、融会,为华夏文明所吸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