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一(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

趣对答案

2023届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一(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3届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一(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2023届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一(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

image.png@!testimage.png@!test

20.(14分)图甲为元素周期表的另一种画法塔式周期表,上面标有部分族及部分元素。300A200碳氮氧铝X100甲乙根据塔式周期表中所列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2)Y3+的结构示意图为,CO能与Y形成Y(CO)5,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其固体属于晶体。(3)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Z与氨水或Z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Z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原子簇是由几个到几百个原子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物质结构单元,如铝原子簇A113、A114。已知原子簇价电子总数为2,8,20,34,40,58…时,原子簇可稳定存在。①A113的化学性质与第族元素性质相似;②A山4达到稳定时,呈现的化合价为十2,其原因是【答案】(1)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2分)N的2p轨道电子为半充满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故不易结合一个电子(2分)13(1分)分子(1分)(3)3d4s'(1分)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共同作用促使反应进行(2分)Cu十H2O2+4NH3·H2OCu(NH3)4(OH)2+4H2O(2分)(4)①IA(1分)②A114价电子总数为42,原子簇要达到稳定结构即价电子为40,需要失去2个电子(2分)【解析】(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增大,除氦氩原子外,其他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大,得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稳定性逐渐增大,根据第一电子亲和能的定义可知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自左向右依次增大;N的2p能级上有3个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属于较稳定状态,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第一电子亲和能较同周期相邻元素要低。(2)根据题意可知Y是Fe元素,Z是Cu元素。Fe是26号元素,Fe原子失去3个电子变为Fe3+,则Fe3+结构示意图为+26813;根据Fe(CO)5熔点为253K,沸,点为376K,可知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3)Cu是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s23p3d1°4s',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4s';H2O2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具有还原性的Cu氧化为Cu+,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共同作用促使反应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十4NH3·H2O-Cu(NH3)4(OH)2+4H2O.(4)①A113价电子数为13×3=39,由于原子簇价电子总数为2,8,20,34,40,58…时,原子簇可稳定存在,所以A13得到1个电子就形成稳定结构,因此与元素周期表中MA族的元素性质相似。②A114价电子数为14X3=42,由于原子簇价电子总数40时,原子簇可稳定存在,因此A114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十2价的离子为稳定结构。

image.png@!testimage.png@!test

18.(12分)A、B、C、D、F、G、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原子核内无中子,B、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B与氧元素能形成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G(1)BG2的结构式为(2)由A、C、G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写化学式)。(3)CZ易水解生成一种碱性气体和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写出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已知Q与Z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两种元素的气态单质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o=5.6×10,Kz=9.7×1012。Q的元素符号是,理由是(5)在微电子工业中,C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反应的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化学方程式为(6)以上元素组成的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则该物质的分子式为,它与P2H常温下均为气体,但比P2H4易液化,其主要原因是(7)上述元素可组成盐CAF(GD)2。向盛有20mL0.5mol·L1该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1mL2.0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答案】(1)SC-S(1分)(2)NH,HS或(NH4)2S(1分)(3)NCI3+3H2O=NH3 +3HCIO(2)(4)Br(1分)由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