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师联盟2023届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一)1语文答案

西南名师联盟2023届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一)1语文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西南名师联盟2023届高考实用性联考卷(一)1语文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三国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分析错误,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颜之推的观点。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从孔子…”理解错误,孔子尊“劳心”贱“劳力”,并未重视“耕读”文化。B项,“论证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把‘耕’与‘读’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说法绝对,应该是他的诗句恰到好处地把“耕”与“读”结合起来。C项,“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分析错误,应该是由总到分。3.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张履祥认为士人要以耕为耻”说法错误,原文中张履祥是在分析“士人以耕为耻”的原因,并非他自己“认为士人要以耕为耻”,从原文中的“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也可以看出。
10.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体受污染后,其自我净化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可能下降B.治理后,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提高C.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D,水体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不需要补充外来物质和能量【答案】D【解析】水体被污染后,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可能减少,其自我净化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可能下降:治理后,由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增加了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所以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提高: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雏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