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 2023届高三年级9月份大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趣对答案

衡水金卷 2023届高三年级9月份大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衡水金卷 2023届高三年级9月份大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衡水金卷 2023届高三年级9月份大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image.png@!test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得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答案】C【解析】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误,“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2.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①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滴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心情,蕴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②韦诗写暮春景象,幽草、深树、自横的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表露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转,雨急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豁达的胸襟。

image.png@!test

【答案】(1)是必要的。理由:两则材料都是反映洋务运动发展状况的史料,材料甲体现洋务运动民用企业发展,材料乙体现洋务运动军用、民用企业发展状况。(5分,如果回答不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材料二选自《清史稿》,是后人对李鸿章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从整体上反映问题。需要注意在使用时要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史料的互证,从整体上看问题。(4分)(3)信息:从洋务运动主办者、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回答即可。公因国由大。体斑原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回答,要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历史事物。(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