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考点滚动提升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

趣对答案

2023届高考考点滚动提升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3届高考考点滚动提升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2023届高考考点滚动提升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

image.png@!test

耕地“非粮化”是耕地利用过程中由种植粮食作物转为种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耕地“非粮化”率是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如图为2017年我国“非粮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非粮化”率特点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浙江粮食作物中小麦种植比重小B.青海牧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大非根化率风无数据C.黑龙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小02020-30D.新疆林地草地撂荒地面积比重大30-40>40【答案】C【解析】浙江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浙江“非粮化”率高是因为水稻种植比重小;题干中是耕地“非粮化”,而青海牧区是草地,青海牧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大与“非粮化”率关系不大;黑龙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非粮化”率低;林地、草地不属于耕地,新疆林地、草地撂荒地面积比重大与“非粮化”率高关系不大。12.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的有①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②稳定非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③低洼地大力发展基塘农业④鼓励资本下乡发展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和稳定非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并不是所有低洼地都适合发展基塘农业,基塘农业也不一定就是种植粮食;鼓励资本下乡发展旅游业对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影响小,甚至可能会增加耕地“非粮化”倾向。

image.png@!testimage.png@!test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由我国某公司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以“德渤三号”动力船为发射平台,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如图)。这是我国第一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据此完成2122题。21.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具有诸多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移动的平台,能够选择最有利的发射地点B.在赤道附近发射,能提高火箭发射初速度C.海上空间广阔,任意选择火箭发射窗口期D.人类活动较少,能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答案】C【解析】航天任务的进行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海上发射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而海平面的气象变化极度复杂,发射的时机转瞬即逝,所以海上发射的窗口期更难把握。海上发射是移动的平台,能够选择最有利的发射地点;赤道附近发射可以提高初速度;人类活动少,能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22.海上火箭发射需要有稳定的发射平台,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的是A.强烈的太阳辐射B.强劲的水平气流C.较高的海水盐度D.较大的空气湿度【答案】B【解析】海上发射火箭需要一个相对风平浪静的海况,在火箭测试、起竖和加注燃料等发射准备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较强劲的气流运动会扰动海水,形成风浪,海面的晃动会造成发射平台的不稳定。太阳辐射、海水盐度和空气湿度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