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卷高一考试11月联考(002A·QG)语文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全国卷高一考试11月联考(002A·QG)语文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2-2023学年全国卷高一考试11月联考(002A·QG)语文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3.C【解析】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王阳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两者对良知存在方式的认识不一样,前者认为良知在外,而后者认为良知在内,因此两者对于探索良知的途径也不相同,故选C项;两者都强调良知,但材料主旨重在表明二者对良知存在方式的认识不一样,排除A项;两者的言论并未涉及做学问应秉承什么样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主旨重在表明二者对良知存在方式的认识不一样,未涉及儒学的社会功能,排除D项。
18.示例:论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促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2分)阐述: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在这一背景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渐趋流行,其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如司汤达的《红与黑》的主人公是一位上进与虚伪并存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描绘了一系列资产发迹者。(8分)总之,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材料主要是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描述,因此根据“文学与时代”和所给作品可拟定论题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促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关于阐释可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特征及代表作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