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 2023届高三新高考摸底联考 新教材(1月) 生物答案

趣对答案

九师联盟 2023届高三新高考摸底联考 新教材(1月) 生物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九师联盟 2023届高三新高考摸底联考 新教材(1月) 生物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九师联盟 2023届高三新高考摸底联考 新教材(1月) 生物答案

image.png@!testimage.png@!test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登总持阁0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②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③」【注】①总持阁:在长安终南山上。②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③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逼诸天”“近日边”既是写所见,又是写感觉,“登临”二字则紧扣诗题。B.额联写出天气晴朗,村落历历在目;郊外烟雾弥漫,笼罩着五陵,使人产生哀愁。C.颈联“低秦岭”“小渭川”的表达效果与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前三联写景,突出一个“高”字;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俯仰结合。【答案】D【解析】D项,“俯仰结合”错误。中间两联写“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均为俯视、远眺之景,没有仰视。16.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的内涵。(6分)【答案】①,点出了这座高阁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②概括了它清净高远的环境特点;③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image.png@!test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9分)】雪后到乾明寺,遂宿①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注】①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苏轼当时被贬黄州。是年冬,黄州大雪。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雪后山光耀眼,马儿惊异,“我”乘兴踏雪去游乾明寺,将木屐齿痕印上石阶。B.领联绘寺中雪景,东风误吹,诗人到长春苑欣赏梨花开遍,月光雪色辉映似白天。C颈联表白诗人对“至洁”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D.尾联写诗人流连不返,寄宿僧榻,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且待卧听融雪声。【答案】B【解析】B项,“诗人到长春苑欣赏梨花开遍”错误,长春苑指帝王宫苑。领联意思是,诗人乘兴踏雪去游乾明寺,隆冬之季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14.《宋诗精华录》评价这首诗:“写山光,真写得出。”请简要分析本诗写景的特点及其作用。(6分)【答案】()写景特点:①写景形象,想象、夸张自然。雪后山光耀眼,马儿惊异。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月光与雪色辉映有如白天。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鸦雀弄新晴”,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满生机的景象。(2)作用:全诗辞情明快,反映了诗人虽在贬斥之中,处境艰危,但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趣依然如故的积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