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八模 2023届高三模拟测试卷(三)3文综(J)试题答案

海淀八模 2023届高三模拟测试卷(三)3文综(J)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海淀八模 2023届高三模拟测试卷(三)3文综(J)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12.唐朝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公元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膨胀B.藩镇割据导致经济混乱C.中央集权严重削弱D.两税法加剧了土地兼并【答案】A【解析】据材料,自公元700年至721年,农户实授田减少,说明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凸显,故答案为A项。B、C两项发生在755年安史之乱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两税法”开始于78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下表为唐朝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分类粟(石)绢帛(匹)钱(文)收入544800支出39.13.5570剩余14.90.5230剩余率27.6%12.5%28.8%A.农民家庭经济平均剩余率在10%左右B.农村地区土地兼并严重C.政府和农民关系总体处于良性互动状态D.货币地租成为税收主体【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唐朝均田制下,农民的粟、绢帛和钱均有一定的剩余,这说明农民的生活状况较好,据此可推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总体处于良性互动,故答案为C项。仅凭表内数据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农民收支剩余率说明农民生活状况较好,不符合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排除B项;表中信息表明唐朝仍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而非货币地租,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