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届湖南省高三学业质量第二次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答案

趣对答案

衡中同卷·2022届湖南省高三学业质量第二次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答案,目前我们趣对答案已经整理了衡中同卷·2022届湖南省高三学业质量第二次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趣对答案。

衡中同卷·2022届湖南省高三学业质量第二次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答案

image.png@!testimage.png@!test

24.(1)古地质历史时期沉积作用形成地层,岩层受力断裂;中部岩块相对下沉形成地堑构造;黄河多次泛滥带来厚厚的泥沙沉积层,形成平坦的平原。(6分)(2)削弱西北季风(冬季风),阻截腾格里沙漠的东侵;阻止潮混的东南季风西进,使得贺兰山东西两側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以西发育了内流河,以东发育了外流河,成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以西为非季风气候,发育了荒漠,以东为季风气候,发育了温带荒漠草原。(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2分)原因:贺兰山东簏降水较多,河流沟谷众多,山区松散的碎屑物质多,利于洪积扇发育。(2分)(4)与南部地区相比,形成甲洪积扇的河流较长,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搬运能力较弱;甲洪积扇砾石相对较少,沉积颗粒物大小适中,洪积扇发育完善;土层较厚,地下水运移条件较好,适宜耕作。(6分)【解析】第(1)题,首先描述沉积岩层形成,然后描述地堑构造形成,最后描述在地堑构造基础上黄河泛滥带来的沉积过程。第(2)题,贺兰山的形成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冬季风、西部沙:漠东侵的阻挡,对东南季风西进的阻挡。并由此产生对气侯、河流、植被、土壤等的影响。第(3)题,描:述洪积扇的空间分布特征,注意洪积扇的疏密程度,彼此空间联系的紧密性。成因分析注意利用洪积扇形成原理,并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分布状况加以解释。第(4)题,洪积扇组成颗粒物过大,则土壤孔隙过大,土壤发育差,储水条件差;颗粒物过于致密,则通气通水性较差,不利于植物根系发育。甲地和以南地区洪积扇组成差别较大,其原因可从山地氵相对高度,河流流程长短,水流缓急及相应搬运作用差异加以分析。

image.png@!test

23.(1)冰川侵蚀。(2分)(2)第二日01:40。(2分)(3)岛屿面积变小,海岸线变短。(4分)(4)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贯穿岛屿的山地;海岸线曲折,多峡湾。(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区域判断,该地纬度为73°N位于北极圈以内,且东部沿海形成锯齿状的海岸线主要地质作用为冰川作用。第(2)题,M地“午夜阳光”季节当太阳更高时为当地地方时为12:00的时候,据此计算出北京时间。即当85°W为12:00时,计算北京(120°E)的时间,通过计算为25:40,即为新的一天的1:40。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变小,海岸线变短。第4)题,地形特征主要有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特殊的地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