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3·第3套·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趣对答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国考1号3语文2024
2、2023-2024国考1号3答案
3、2023-2024国考1号语文答案解析
4、2023-2024国考1号3语文答案
5、2023-2024国考一号3·语文答案
6、国考1号语文答案2024
7、国考1号2024语文
8、2023-2024国考1号(语文)
9、国考1号语文2024答案
10、国考1号2024语文2

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虽在细民”中的“虽”意思是“即使”;“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中的“虽”意思是“虽然”。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可以使天下太平”错。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汉文帝无法把国家治理好。13.(1)割出肥沃的土地使这些王公成为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极深厚的了。(得分点:“膏腴“王”“渥”各1分,大意2分)(2)仁义恩厚,好比是皇上的利刃;权势和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和斧头。(得分点:“芒刃”、“斤斧”、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膏腴”意为“肥沃”;“王”意为“使…成为诸侯王”;“渥”意为“深厚”。第(2)小题的关键点:“芒刃”意为“利刃”;“斤斧”意为“砍刀和斧头”;“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为判断句式。【参考译文】黄帝说:“太阳到了中午一定要晒东西,拿着刀子就要赶快去切割东西。”现在按照这个道理去做,使国家巩固,民众安全,是很容易的,假如不趁早采取措施,就会伤害骨肉之情,以致要杀他们的头,这难道同秦朝末年的局势还有什么区别吗?凭着皇帝的权力地位,趁着现在有利的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还对转危为安、改乱为治的措施有所顾忌。假如陛下处于当年齐桓公的境地,还能不联合诸侯恢复天下的秩序吗?高祖皇帝凭着他的明智威武登上了天子之位,割出肥沃的土地使这些王公成为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极深厚的了。然而在以后的十年当中,反叛的事发生了九次。陛下跟这些王公的关系,并不是亲自较量过才能之后而使他们甘心臣服的,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即使高祖皇帝也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宁,所以我知道陛下是不能得到安宁的。不过,还有可以推托的借口,说是关系疏远。那就请允许我试着谈谈那些关系亲近的同姓诸侯王吧。假如让悼惠王统治着齐国,元王统治着楚国,中子统治着赵国,幽王统治着淮阳,共王统治着梁国,灵王统治着燕国,厉王统治着淮南,假如这六七位贵人都还健在,在这时陛下即位为天子,能把国家治理好吗?我又知陛下是不能的。像这些诸侯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他们都怀有老百姓那种兄弟关系的想法,大概没有不想采用天子的制度,而把自己当作天子的人。他们擅自把爵位赏给别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黄绸车盖的车,汉朝的法令在那里不能推行。即使能推行,像厉王那样不守法的人,命令他都不肯听从,召见他们又怎么能来呢?幸而召来了,法律怎么能施加到他身上呢?动了一个近亲,天下诸侯王就会瞪圆了眼睛惊起来反抗。陛下的臣子当中虽然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是他刚开口揭发诸侯王,刺客的匕首就已经刺进了他的胸膛。陛下虽然贤明,谁能和您一起来治理这些人呢?所以说,关系疏远的诸侯王一定会危害国家,关系亲近的诸侯王一定会作乱,这已经被事实证明了。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幸运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并没有改变造成叛乱的原因。同姓诸侯王也袭用了这种做法发动叛乱,已有征兆了,形势又完全恢复到以前那种状态。屠牛坦一早晨宰割了十二头牛,而锋利的刃并没有变钝,这是因为他所刮剔割剥的,都是顺着肉的肌理下刀。至于对付胯骨、大腿骨的地方,不是用砍刀就是用斧头。仁义恩厚,好比是皇上的利刃;权势和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和斧头。如今的诸侯王好比是胯骨、大腿骨,如果放弃砍刀、斧头不用,而想用刀刃去碰,我认为刀子不是出缺口就是被折断。为什么仁义恩厚不能用在准南王、济北王的身上呢?因为形势不允许啊!我私下里考察从前的事件,大体上是势力强大的先反叛。既然如此,那么治理天下的大计就可以知道了。要想使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使他们的势力减小。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土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这样就使全国的形势,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似的,没有不听从指挥的。诸侯王不敢有反叛的想法,如同车轮的辐条聚集向车轴那样,都归顺天子,即使是老百姓,也会感到他【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3-2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