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试卷·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版·新高考)化学答案

学普试卷·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版·新高考)化学答案,目前我们趣对答案已经整理了学普试卷·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版·新高考)化学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趣对答案。
20.(1)H+:F‘一H:F:(2分)(2)2Na2O2+2CO2=2Na2CO3+O2(2分)(3)CIO+2Br+H20-CI+Br2+20H(2 5)(4)2Li+2H2O=2LOH+H2↑(2分)(5)CD(2分)(6)①A中湿润的淀粉KⅠ试纸变蓝(1分)②Cl2+2BrBr2+2C1-(1分)③打开活塞b,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若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则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2分)【解析】(1)HF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H一F,因此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形成的过程为H·+→H:F:。(2)Na2O2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次氯酸钠与溴化钠混合,溶液变为淡黄色,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将Br氧化成Br2,离子方程式为2Br-+ClO-+H2O=Cl-+Br2+20H(4)li属于碱金属,易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2H2O=2LiOH+H2↑,因此 Li-SOCI2电池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组装。(5)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呈增大的趋势,但K的密度比Na小,故A错误;碱金属从上到下,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故B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正确;碱金属、卤族元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故D正确。(6)①圆底烧瓶中产生的C2与A中的K发生反应Cl,+2I2Cl什I2,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即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②氯气的氧化性强于Br2,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③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碘,利用的原理是Br2+2112+2Br;根据实验过程Ⅱ、Ⅲ可知,C中不含Cl2,则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若溶液分层,且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则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15CD【解析】X的简单阴离子与H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为H;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M为Al;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且在五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则W为S;Z、W同主族,则Z为O;Y的原子序数小于O,且Y的氟化物YF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Y为Nx、Y、Z分别为月、N、O,在HNO3、NH1,H2O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在NH4NO2、NH4NO3溶液中水的电离被促进,A项错误;因为AP+和S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无法在溶液中得到Al2S,B项错误;Z、W分别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2S和H2O,由于非金属性O>S,故氢化物稳定性H2O>H2S,C项正确;Y、Z、M、W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O2-、A|3+、S2-,由于N3-、O2-、A1+三种离子结构相同,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故r(N)>r(O2-)>r(A13+),而S-核外有3个电子层,半径在四种离子中最大,故r(s2-)>r(N2-)>r(O2-)>r(AP),D项正确。故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