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专题03数学答案

2023届专题03数学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3届专题03数学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庚申,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①,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游僧皆托佛法,诖误生人;里陌动有经坊,阑阁亦立精舍。化诱所急,切于官征;法事所须,严于制敕。”又曰:“梁武、简文舍施无限,及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师!”又曰:“虽敛僧钱,百未支一。尊容既广,不可露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自余廊宇,不得全无。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偶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日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束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束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伽蓝:佛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B.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日/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C.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D.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日/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答案】D【解析】“常”作状语,修饰“止”,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每见公拜”省略了主语“朕”,同时“朕”作“亦身痛”的主语,在“朕”前应断开,排除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后,中国封建社会对君王母亲包括嫡母、生母、养母的尊称。B.宫阙,指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有此称。C.勤王,指封建社会中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下起兵救援君王。D.生祠,旧时指在人活着时为其修建的祠堂,作为他死后祭奠的场所。【答案】D【解析】“作为他死后祭奠的场所”错误。生祠是为活人修建的祠堂,以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后想建造大佛像,狄仁杰极力加以谏阻;他认为建造佛教寺院既需要百姓出力,又需要百姓出物,不符合佛教慈悲的主张。B狄仁杰认为,近来水灾旱灾时有发生,加之边境不宁,如果此时又因为建造佛像而耗费国库,用尽民力,将会引发社会动荡。C.太后特别看重狄仁杰,一直称呼他为国老;陪同太后巡游时,狄仁杰的马受到惊吓狂奔不止,太后命令太子快速追上,将马拴好。D,在狄仁杰看来,张柬之属于出类拔萃的奇才,是宰相之才;虽然年纪偏老,但在狄仁杰的坚持下,张柬之最终被任命为宰相。【答案】B【解析】结合原文“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可知,不是“将会引发社会动荡”,而是将难以应对突发情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5分)(2)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日:“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5分)【答案】(1)狄仁杰喜欢在朝廷上当面直言劝谏,太后常常违背本意采纳他的建议。(2)从此朝廷遇有大事,众大臣有时不能决断,太后总是感叹道:“老天为何这么早就把我的国老夺走了呢!”【参考译文】庚申年,太后武则天想要建造一尊大佛像,让天下的和尚尼姑每天捐出一文钱以促成她的功德。狄仁杰上书劝谏,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但)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助,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如果)不靠减少百姓的收益,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游方和尚都依托佛法,贻误百姓;他们动不动就在里巷修建经坊,连市场里也盖起佛寺。佛教教化诱导众生所急需之物,被看成比官府征收赋税还急迫;僧尼做法事所需物品,也被看成比皇帝的敕令还紧急。”他还说:“梁武帝、简文帝父子对佛寺的施舍没有限度,等到三淮、五岭叛乱迭起的时候,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寺院佛塔,无法挽救身危国亡之祸,到处都是和尚尼姑,哪里有勤王救主之师!”他又说:“陛下即使收齐了僧侣所捐助的资金,但这笔钱还不够建造佛像所需要的百分之一。再说佛像庞大,不能露居旷野,即使修建一座百层高的殿堂,还担心不能将它完全遮盖,况且其他堂前廊屋,也不能一点都不建啊。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他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现在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地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太后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太后十分信任和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喜欢在朝廷上当面直言劝谏,太后常常违背本意采纳他的建议。(狄仁杰)曾经随从太后出游,遇上大风吹落狄仁杰的头巾,而马受了惊吓狂奔不止,太后就叫太子追上前去控制了马勒而把马拴了起来。狄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27·狄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辛丑年,狄仁杰去世,太后哭着说:“朝廷空虚了!”从此朝廷遇有大事,众大臣有时不能决断,太后总是感叹道:“老天为何这么早就把我的国老夺走了呢!”太后曾经询问狄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狄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做将相。”狄仁杰答道:“(如果用)精通经典、为人宽和(的标准衡量),那么苏味道、李峤一定符合这些选才的要求。如果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束之,那人虽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张束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狄仁杰问起选才的事,狄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束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迁了。”狄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只配当司马的。”于是太后提拔张束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狄仁杰又曾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狄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早年,狄仁杰任魏州刺史,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般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灌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周勃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日:“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平日:“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汉太祖高皇帝三年夏,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见楚使,即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B.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C.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D.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答案】B【解析】“魏王”作主语,“不能用”作谓语,“臣说”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所任爱”是所字结构,“其所任爱”作主语,“非诸项,即妻之昆弟”作谓语,故应在“爱”之后断开,排除D项。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镒,秦始皇时期的通用货币,与“馏”“铢”一样同属于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B参乘,中国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C.汉太祖高皇帝,即刘邦。太祖作为天子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高皇帝则是刘邦的年号。D.大牢,即太牢,古时把祭祀用的牲畜叫作牢,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叫作“太牢”,文中指丰盛的酒食。【答案】C【解析】“高皇帝则是刘邦的年号”错误。高皇帝是刘邦的谥号。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平出身寒微,起初侍奉项羽,被赐爵封官,但不被完全信任,殷失守后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投靠刘邦。B.与汉王交谈后,陈平深受器重,当天就被任命为护军中尉,负责监督各部将领,这引起了众将的不满,汉王却因此更加宠信陈平。C陈平十分熟悉项羽的为人,为刘邦谋划以重金反间项羽君臣,刘邦拿出数万黄金任由陈平处置,最终项王果然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D.范增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刘邦被围困在荥阳后,范增坚持攻打荥阳以消灭刘邦,但最终遭到项羽猜忌,愤而离开,死在路上。【答案】B【解析】“当天就被任命为护军中尉”错误。原文是“汉王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可见,陈平与汉王交谈后,陈平深受器重,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5分)(2)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5分)【答案】(1)如果没有可采用的计谋,这些金钱还都在这里,请允许我封好送往官府,我请求能够辞去官职。(2)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父派遣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参考译文】起初,阳武人陈平,家境贫寒,喜好读书。后来侍奉项羽,项羽赐封给他卿一级的爵位。般王司马印反楚,项羽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般王;陈平领兵返回,项羽就授任他都尉之职,赏赐给他黄金二十镒。过了不久,汉王刘邦攻占了般地。项羽发怒,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般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陈平)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与他交谈,喜欢他的议论。这一天,刘邦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因不服气)都喧哗鼓噪起来,说:“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汉王听到这种种非议后,更加宠爱陈平。周勃等人对汉王说:“我们听说陈平侍奉魏国不被容纳,就逃走投奔楚国,又逃来投奔汉。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汉王对陈平产生了疑心,责备推荐陈平的魏无知。魏无知说:“我推荐陈平时所讲的是他有才能,大王今天责问的是他的品行。现在如果有具备尾生、孝己那样的孝德的品行,但是没有能帮助战争取胜的有谋略的人,陛下哪有空闲时间任用他呢!”汉王召来陈平并责备他。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采纳我的主意,所以我离开他投靠项王。项王不信任人,他任用和喜爱的人不是项氏本家,就是他妻子的弟兄们,即使是有奇谋妙计的人他也不重用。假如我的计谋有可以采用的地方,希望大王采用;如果没有可采用的计谋,这些金钱还都在这里,请允许我封好送往官府,我请求能够辞去官职。”于是汉王向他道歉,任命他为护军中尉。众将领们不敢再说长道短了。汉王对陈平说:“现在天下纷乱,什么时候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身边正直的大臣是亚父范增、钟离昧这些人。大王您如果能够拿出万金的黄金,施行反间计,来让项王怀疑他们的忠心;项王的为人,心中忌恨并容易相信谗言,汉军可以趁机率领军队攻打楚军,夺取楚地是一定的了。”汉王说:“好!”汉王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放任他去做事。陈平大多用金钱在楚国军队中施行反间计,项羽果真心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汉太祖高皇帝三年的夏天,楚国在荥阳围攻汉王,事情紧急;汉王请求议和。亚父范增劝说项羽快速攻打荥阳;汉王忧虑这件事情。项羽派遣使者到达汉,陈平派人替使者准备了丰盛的肉食饭莱。陈平见到楚国派遣的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亚父派遣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莱端给楚王的使者。楚国使者回去以后,把事件详尽地告诉了项王:项王果然非常怀疑亚父。亚父想要迅速攻打下荥阳,项羽不相信他,不肯听亚父的话。亚父听闻项羽疑心他,就生气地说:“天下的事大致已经成定局了,君王好自为之吧,我想请求告老还乡!”亚父回乡时,没到彭城,疽发病在背上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