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 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卷A 语文(一)1试题答案

趣对答案

衡中同卷 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卷A 语文(一)1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衡中同卷 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卷A 语文(一)1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衡中同卷 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卷A 语文(一)1试题答案

image.png@!test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别匡山”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①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位于诗人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诗人少年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远望山色斑斓的峰峦,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诗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美景中。B领联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安宁闲适的感觉。C,颈联写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在池边洗钵,视听结合,描绘了山中的美好景致。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答案】B【解析】B项,“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说法错误。领联是诗人眼中的匡山景象,而不是“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6.诗人少年时在匡山读书学剑,24岁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离开匡山时的内心情感。(6分)【答案】①对匡山优美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对山中闲适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③对未来的向往期待(实现理想的决心),欲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image.png@!testimage.png@!test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登总持阁0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②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③」【注】①总持阁:在长安终南山上。②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③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逼诸天”“近日边”既是写所见,又是写感觉,“登临”二字则紧扣诗题。B.额联写出天气晴朗,村落历历在目;郊外烟雾弥漫,笼罩着五陵,使人产生哀愁。C.颈联“低秦岭”“小渭川”的表达效果与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前三联写景,突出一个“高”字;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俯仰结合。【答案】D【解析】D项,“俯仰结合”错误。中间两联写“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均为俯视、远眺之景,没有仰视。16.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的内涵。(6分)【答案】①,点出了这座高阁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②概括了它清净高远的环境特点;③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