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重庆专版) 生物学(一)1试题答案

2023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重庆专版) 生物学(一)1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3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重庆专版) 生物学(一)1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4.明清两朝,“临川四梦”、藏戏,壮剧等都形成并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尹湛纳希创作的《泣红亭》等作品是当时蒙古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民间世俗文学的发展B.体现了文学作品形态的转变C.提升了戏剧小说社会感染力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答案】D【解析】材料“尹湛纳希创作的《泣红亭》等作品是当时蒙古族的优秀文学作品”体现的是民族交融助推了文学作品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D项正确。材料与推动民间世俗文学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文学作品形态的转变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戏剧小说的社会感染力无关,排除C项。
22.C据材料“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70%…桑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且还在不断上升”,可推理出纺织原料的增多,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棉、桑田面积的增多会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亩产量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货币地租就逐步取代了实物地租,排除B项;自然经济的瓦解是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