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3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 山东卷政治答案

趣对答案

百师联盟 2023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 山东卷政治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百师联盟 2023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 山东卷政治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百师联盟 2023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 山东卷政治答案

image.png@!test

image.png@!test

【答案】D【解析】原文标,点: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答案】B【解析】“主要掌管…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一般由皇帝主持,不属于京兆尹的职权范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走,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延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害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獾州任职,最终被赐死在邕州。【答案】C【解析】“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错误,应是马彝检举县令贪赃。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4分)(2)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4分)【答案】(1)实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案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2)最初议定百官俸钱,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司直,偏袒这些官员,因此所给的俸钱比大理寺丞多。10.文中说“(窦参)甚为有识所嗤”。请用原文语句概括窦参被人讥笑的原因,并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原因:率情坏法。具体表现:随意调整有关官员的俸禄和官位等级。【参考译文】窦参,字时中。年轻时因为门荫的庇护,几次升官做到万年尉。当时同僚中有位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天色将晚时,听说亲人病了,请窦参代替他值班。适逢当天夜里有狱囚逃走,京兆尹按照值班名册,将要上奏,窦参立即请求说:“因为他来不及写请假报告,实际上是我代替他值班,应当由我接受罪罚。”他因此被贬为江夏尉,人们认为他有义气。(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蛛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没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杀父而不获罪。”(于是)正法而杖杀他们,全县畏惧敬服。(窦参)改任大理司直。巡查江淮案件,停留在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派遣军吏传达问候,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窦参回朝上奏符合皇帝旨意。当时婺州刺史邓延因贪赃八千贯获罪,邓延与宰相以往有交情,又适逢大赦,想要免去赃款。(皇上)下诏百官在尚书省聚议,(官员们)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见,唯独窦参坚持依法论处,最终收回了赃款。(窦参)被授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审查湖南判官马彝一案。当时马彝检举属下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犯罪者的儿子通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最初议定百官俸钱,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司直,偏袒这些官员,因此所给的俸线比大理寺丞多;又制定百官官位的品级,最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因为憎恨詹事李异,便调移詹事班列退居在各府尹之下,被有见识的人讥笑。每次宰相隔天在延英殿被皇上召见应答时,各位宰相都出来了,窦参必定要留下很久,以度支事务为借口,实际专断大权。窦参没有学问,只是多任用亲信党羽,使他们担任要职,作为耳目,四方的藩镇节帅,都害怕他。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皇上的亲信,大多指责诋毁窦参。(实参)被贬为罐州司马。窦参当时被皇帝身边的宦官怨怒,毁谤不止,被赐死在邕州武经镇,终年六十岁。

image.png@!test

image.png@!test

image.png@!test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读乱宸聪/B.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读乱宸聪/C,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读乱宸聪/D.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日/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读乱宸聪/【答案】A【解析】原文标,点: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褒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B铨政,指选拔、任用、考核官吏的一应政务。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D顾命,指帝王的临终遗命,也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的大臣。【答案】D【解析】“也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的大臣”错误,应为帝王驾崩前托以辅政的大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让敢于直谏的王恕担任吏部尚书,让有威望的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让善于讽谏的王鏊担任侍讲。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此前刘大夏在任上曾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答案】B【解析】“让敢于直谏的王恕担任吏部尚书,让有威望的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错误,由原文“时恕负重望”和“文升厉色曰”可知,应是“让有咸望的王恕担任吏部尚书,让敢于直谏的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4分)(2)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4分)【答案】(1)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2)刘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5,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第一问: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能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会危机四伏。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参考译文】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苹。在此之前,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礼部右侍郎丘濬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尚书,还下令礼部刊印发行。明孝宗弘治元年春天正月,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马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读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带着内库的银两,赈济杭州、嘉州、湖州三地严重的水灾。十年二月,皇上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整担任御前讲席,(给皇帝)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打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太监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天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惠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刘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刘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五月,皇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使他成为完美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谷应泰说:孝宗皇帝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