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毫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毫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二)古代诗歌阅读【赏析】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和百姓疾苦,体现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被誉为“诗史”。本诗为唐代宗宝应元年杜甫在浣花溪草堂所作。郑炼为杜甫的诗友,杜甫作此诗送他。诗歌的首联写了在这戎马交驰、战乱频繁的日子里,诗人身居茅屋,年老多病。领联写在此之际无可消愁,诗人唯有手执郑炼的诗以度时日。听说郑炼将要离开,无疑雪上加霜,因而惊神。颈联将“城眉”与“岘首”对举,其中峨眉代指诗人所在之地,岘首代指郑炼的故乡襄阳。出句为实写,诗人借景物描写表达内心之沉重;对句为虚写,含有对友人的宽慰与祝福之意。尾联写如果年高望重的人中有如庞德公一样的人,找到了请告诉“我”。本诗章法上严谨有序,起承转合,法度井然;抒情上情绪复杂多变,又自然统一;手法上虚实结合,多用典故。15.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语言、情感的能力。【解析】选项标注考查点鉴赏分析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戎马交驰际”交代了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柴门老病身”中“柴门”表明诗人居处简陋,“老病”表明诗人年老多病,说明了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诗人的生活境况艰难。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日后”一词理解错误。“把君诗过日”承接首联,写自己读着友人的B诗以此度过难熬的时光,而不是写对未来的想象。“念此别惊神”表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达出对友人突然远别的吃惊,又含有别后两人存亡不定的伤感。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试觅姓庞人”意即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由注释C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可知庞德公是襄阳高士,让友人寻访他暗含自己对先贤的仰慕之情。本诗抒发离情,却未见“离”字,抒情含蓄:手法上多用典故,不露痕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迹,诗意表达含蓄深沉。诗歌颈联“地阔”与“天高”相对,“峨眉晚”D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与“岘首春”相对,章法谨严有序。“含蓄蕴藉”“格律谨严”均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赛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每点3分,共6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步骤1:审题干。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限定苑围限定对象核心关键句能力层级要求步骤2:理思路。根据步骤1中的限定范围、限定对象和核心关键句,明确本题考查内容,即分析颈联中的意象对表达离情的作用。首先,抓住两山距离特点作分析。峨眉山位于四川,岘首山位于湖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地相隔较远。其次,理解以山代人的写法特点。表面上看诗人是在写两山相隔较远,实际上诗人是借相隔较远的两山来比喻自己和朋友的相距之远,从中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步骤3:组织答案,规范作答。结合步骤2中的分析,作答时,首先说明两地相距之远的表层义,再说明其指代义,点出诗人的情感特点。分两点作答。
1.B由之=i+(1一3i)=1-2i,则之的模为√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