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2023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二)2英语答案

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2023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二)2英语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2023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二)2英语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7.0.785【解析】记A为事件“植物没有枯萎”,W为事件“邻居记得给植物浇水”,则根据题意,知P(W)=0.9,P(W)=0.1,P(AW)=0.2,P(AW)=0.85,因此P(A)=P(A|W)P(W)+P(AW)P(W)=0.850.9+0.2×0.1=0.785.【解析】设抽出的这张展示的一面是红色为事件A,抽出的卡片两面全是红色为事件B,如果展示的一面是红色,且这张卡片是两面全是红色的那张为事件AB,因为P(A)=号,P(AB)=号,由条件概率可得P(BA)=P(AB)2P(A)3
【答案】14.D15.①开头便立下了生死的标准:一个为人子、为人臣者,若为尽忠君王进孝父母而死,则死而无憾。这符合儒家以忠孝为道德之根本的伦理思想。②下片前两句写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大丈夫应当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才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这正是儒家积极人世,重生而不重死,尤重精神生命之自强不息的思想的体现。③上片在赞叹张、许时用“留取”而不用“留得”,下片中“使当时卖国”四句设想假使当时张、许二公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将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焉能流芳百世?这些正体现了儒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的思想。【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D.“全词以叙事写景立意”错,全词主要运用的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词开篇写“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意思是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也就是说本词开头便立下了生死的标准:一个为人子、为人臣者,若为尽忠君王、进孝父母而死,则死而无憾。这符合儒家以忠孝为道德之根本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下片前两句写“人生翁款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意思是人生短促,转眼生离死别。更应该轰轰烈烈做一番为国为民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这两句语短情真,完全相合于词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信念。而这正是儒家积极入世,重生而不重死,尤重精神生命之自强不息的思想的体现,体现儒家伦理道德的杰作。上片写“留取声名万古香”,在赞叹张、许时用“留取”而不用“留得”,下片写“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其中“使当时卖国”四句设想假使当时张、许二公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将受人唾骂,遗臭万年,焉能流芳百世?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的思想,思想积极进步,能够体现儒家伦理道德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