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2023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试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

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2023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试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皖智教育 安徽第一卷·2023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试卷(二)2历史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三)名篇名句默写16.(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每空1分,多字、少字、有错别字均不得分)【易错字提示】(1)作;(2)箫:(3)箸。
(二)古代诗歌阅读【赏析】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有《藤王阁序》等。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用珍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一般,虽然璀璨夺目,但被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以此暗含了自己的不满。领联直接写眼前的景物,由近及远地呈现出了一幅开阔的画面。颈联由写景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了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与好友即将离别的感受,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抒情真实而自然。14.A(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析】A项,“体现出诗人对自己前途乐观豁达的心境”理解错误。结合注释可知,传说“濯锦川”能将锦色变得鲜艳,再结合首句中诗人以珍珠自喻,写珍珠被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的事例,可分析得出,诗人自己虽才华横溢,但却被埋没,无法施展才华,由此并不能看出,诗人对自己的前途乐观豁达的心境。15.①表现手法:《送友人》一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送友远行时轻快明丽的景物环境来表达离情:本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滔滔江水等广阔的景物画面来表情达意。②情感态度:(送友人》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诗人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本诗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也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人生不得志的痛苦。(每点3分,共6分)【考查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时,需结合两首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本诗首联、额联描写送别的画面,其中借用“沉珠浦”“濯锦川”“洲渚”一类广阔的景物来抒发感情,再结合注释与诗题可知,此处表达了王勃遭遇贬谪驱逐的忧郁、彷徨及与友人分别时的萧瑟凄凉。《送友人》亦是写送别之景,诗中“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多种意象相间出现,鲜明活泼、相映成趣、色彩璀璨,寓情于景,表达出诗人在面对与友人的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及豁达乐观的心态。